DIKI宮主開講:把事情複雜化又解決不了問題,教了100次還是不會!除了沒用心思考以外,應該是說『他的思考邏輯不同,無法解決問題還會製造問題,講的難聽一點是混亂的製造來源者…』老娘身旁就有這種人!
作者:皆木和義/株式會社HARD OFF CORPORATION代表取締役社長
稻翁曰「把問題想透徹。」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
孔子說:「對方不到苦思不得的程度,就不去啟發他。對方不到想說卻不知怎麼說的程度,就不教導他。以方桌的一個角為例進行講解,如果對方不能推測出其他三個角的狀況,就不用再教他了,因為他不用心思考。」
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必須具有準確且客觀把握現實的能力,以及將結果看透徹的心理狀態。剛開始訓練自己這種能力的時候,可能會比較辛苦。但只要漸漸成為習慣,對於夢想和願望,反復進行模擬想像,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會發生改變。
到那時在我們心中,夢想與現實的界限就會消失,還沒有去做的事情,我們會感覺好像已經做好了,漸漸的就會產生「我能做好自信就」的。這是所謂的「看透徹」的境界。
在將問題「看透徹」之前,必須經過深入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將那些沒有前例的工作、創造性的工作、困難重重的工作做到成功!孔子對自己的教育態度要求非常嚴格。簡要的說,「孔子的教育不是簡單的由上至下的灌輸,如果對於教導沒有反應的學生,孔子是不會教的」。
放到現在的公司中,那些對上司的意見、建議沒有任何疑問而全盤接受的職員,孔子是不會喜歡的。
假設您在工作中碰壁了。如果此時馬上向上司求救:「教我請您怎麼做!」那麼在上司的指導下您也許最終能將工作做好,但自己卻得不到任何成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獨立思考一下:「怎辦才呢麼好?」只要肯於思考,一定能想出若干選項,漸漸的就能掌握「將問題看透徹的能力」。
另外,經過深思熟慮得到若干選項後,再去向上司徵求意見,不僅是一種「將問題看透徹」的訓練,還是一種「舉一反三」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事情的結果就會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更加自信、從容的向結果走去。(本文節錄自《稻盛和夫 論語教會我這些事》,商周,2012年10月25日出版 )
資料來源總裁學苑週報2012/11/3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