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改變自己,才能擴大影響力改變他人
~~~~~~~~~~~~~~
周五晚上8點,和朋友本來約好聚會,自己還在辦公室裡加班,趕著下周一標案的提案報告。
A.「可惡!這麼大的案子,只有這麼少的時間準備,期待我們做出什麼啊!」「別人不做,老闆只會壓榨我們……」
B.「這麼短的時間就必須提案,競爭對手一定不多,這案子我們拿定了!」「我們超厲害,一定可以準時交差」
主動積極思考:與其怨天尤人,不如主動積極,正面思考。
遇到不順利時,你通常怎麼想?或者說,你覺得哪一種思考,會對工作比較有幫助?同一件事情,你用不同的心態去面對,感受就會截然不同,最終結果也就會天差地遠。
第一種心態是以受害者自居,認為自己的苦境都是被別人或環境所害,既怨天又尤人;第二種則是用正面態度去看待問題,相信自己有改變環境的能力,即使事情不如意,依然能夠找出更好的做法,讓事情朝順利的方向改變。後者這種思維,正是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所提出成功者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be proactive)。
擺脫受害者心態,拿回解決問題的自主權
柯維解釋,很多人習慣將造成自己個性和行為的原因,推給外在因素,例如大環境景氣不佳,所以業績才會不振;另一半不夠貼心,所以夫妻才會失和。這是一種逃避心理,用受害者的心態來安慰自己。
然而這是唯一的選擇嗎?柯維強調,這些並不是環境的產物,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面對不順利,可以選擇被動地被環境左右,但也可以選擇積極主動,透過改變目前現狀,進而改變他人與環境,創造不一樣的局面。
人應該積極主動,最主要的理由,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沒辦法隨心所欲的改變他人與環境,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積極思考,找出實際可行的途徑,主動爭取與創造機會,就有可能打開不一樣的局面,帶來實際的改善。
專注能做出改變的項目,擴大自己的影響圈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主動積極、改變自己」的重要,柯維提出了「關注圈 / 影響圈」的概念。關注圈是指自己關心的事物所構成的範圍;影響圈則是關注圈中自己能控制的部分。一般人關心的事物範圍很廣,其中有些是自己無法控制的,例如天氣好壞、父母家世等,但是像業績多寡、人脈經營、學歷證照等,則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柯維表示,很多人會執著於那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關注圈內,影響圈外),例如主管個性不好、房價物價飆高,這樣做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因為再怎麼心煩氣躁,事情也不會有所改善,順著自己的心意發展。
如果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專注在自己能做出改變的項目(影響圈內),透過努力,就能對周遭造成影響,讓事情朝想要的方向改善,擴大自己的影響圈。例如客戶難搞,你無法影響他的個性,但是在你的影響圈內,你可以決定提案的方式,只要多花心思,找出對方聽得進去的說法和他溝通,慢慢地,客戶的想法和行為就會改變,變得更信任你,你的影響範圍也就擴及到客戶。
即便沒有期待的回報,仍堅持對自己負責
或許有些人會說,「我也這樣試過啊!但正面樂觀根本沒用!」的確,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努力改善了,卻完全沒有效果。柯維解釋,多數人往往會期待,別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應該有所回報,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態度主動積極,事情也無法百分百一定照我們所想的演變。
「我們有選擇的自由,可是必須承擔隨之而來的後果,」柯維表示,人的一生中,所有已經發生的過去,都必須列入個人無法控制的關注範圍,重新從自己可以控制的影響圈中努力。
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要以「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持續做出回應。藉由反覆思考「為什麼結果會不如預期?」一面檢討行動的結果,一面修正自己的行動。只要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在錯誤中反覆練習,一定能夠找出正確的做法,慢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資料來源 Manager Today經理人2012/11/1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