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面翻轉中的行動生活
資料來源:全球華文行銷《數位時代》第181期 編輯部
2009/6/4
iPhone證明好玩又有趣才是智慧型手機的殺手級應用,未來手機設計不僅要體貼消費者,提供更友善的使用者介面,裝在手機裡的東西也要夠酷、夠炫才行。


二○○九年,是智慧型手機開花結果的一年。早在好幾年以前,業者就不約而同地預測,未來手機都會變成智慧型手機。現在智慧型手機不僅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上主要的成長動能,而且與一般手機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它不再是商務人士的專屬配備,而是人人都可能帶在身上的手機。


在蘋果(Apple)的iPhone還沒出現以前,除了商務人士,大概很少人會有買智慧型手機的念頭。或許因為外型設計,或許因為根本沒有需求,但iPhone卻改變了智慧型手機的定義和樣貌,填補了消費者生活中的零碎時光。在它提供超過三萬五千種應用程式的App Store裡,最受歡迎的是像釣魚、喝啤酒這類的小遊戲,證明消費者不是沒有需求,只是缺少說服他們購買的理由。


依生活型態決定是否購買



十幾年前,手機發展才剛起步,也還沒有太多的附加功能,外型是消費者決定購買的唯一指標,手機不僅用來通話,也像是種隨身配件。手機大廠將設計重心放在手機的外型上,工業設計師則根據手機規格(雙螢幕、掀蓋式或直立式等)、價格定位、鎖定的目標族群,揣想消費者的生活型態。買這支手機的人會是什麼樣貌?他們穿什麼款式的衣服?騎什麼樣的車?拎什麼樣的包包?身上有哪些配件?再根據這些印象,賦予新手機有別於市場其他手機的不同形象。


最經典的例子是三星(Samsung)在二○○二年推出的SGH-A408「皇后機」,這是台灣第一支專為女性設計的手機,猶如精美粉盒的紅色外殼上,蝕刻了一朵金色玫瑰,還有卡路里計算機、生理期週期表等貼心功能,它的魅力讓女性消費者難以抗拒。此外,二○○○年由金城武代言的易利信(Ericsson)R310sc「鯊魚機」,由彈性橡膠製成的天線宛如鯊魚鰭,不會因掉落或碰撞而損壞,防水、防震、防泥土的功能,能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使用,也因此吸引了一群習慣「粗暴」對待手機的使用者。


隨著時間的推演,和絃鈴聲、彩色螢幕、畫素越變越高的內建數位相機、音樂播放器等附加功能越來越多,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只是挑選外型而已。3.5G技術的普及,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的發達,則讓消費者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大增,促使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從商務人士開始向一般消費者位移。


細膩思維才能觸動人心



一直以來,智慧型手機外型總不脫黑色、方正的沈穩印象,就連功能也著重與電腦郵件、行事曆同步連結等商務應用。雖然從外觀看來,智慧型手機與一般手機的區別只是定位不同,只要換上不同的手機作業系統,任何手機都可以稱為智慧型手機,但事實上經營消費性市場卻需要更細膩的設計思維。除了考慮不同生活型態消費者的需求,使用者介面也要變得友善,才能觸動消費者的心。


打開電腦、等候開機、按下開始鍵、從應用程式選單中點選想要執行的程式,幾乎是每個慣用電腦的人熟悉的程序,但是在手機上,使用者可沒有這樣的耐心。iPhone延續iPod Touch的操作邏輯,讓使用者用手指點選應用程式、翻頁或將畫面變大、縮小,雖然手機面板上只有「Home」一個功能鍵,消費者卻不會不知所措,都能學會如何用手勢來操作iPhone。


而HTC今年推出的Diamond 2,首頁秀出的是自家設計的介面,大幅改善了Windows Mobile操作不順暢的缺點,使用者還能將「開始」選單裡的程式直接設在桌面上,使用上更加方便。 全觸控螢幕則是智慧型手機的另外一項特徵。為了讓手機螢幕變大,提供更好的網頁瀏覽及影片觀賞經驗,同時體積又不會膨脹得像部小電腦,手機品牌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觸控技術,成為今年手機最大的賣點。各家手機廣告裡不同的操控手勢,看得令人目炫神迷,除了宣傳自家先進的觸控技術,同時也帶著教育消費者的目的,使用者經驗更加受到重視。


另外,滑蓋的Qwerty鍵盤也是特色之一。Qwerty鍵盤除改善不利於注音輸入的問題,滑蓋推出的軌跡甚至聲音,也成為提升消費者體驗的設計重點。


考驗企業橫向整合能力



然而,再多的行銷語言也比不上實際使用的體驗,哪一家的操作邏輯能帶給消費者最順暢的使用經驗?操作介面該怎麼安排?使用者叫出程式的前一步、後一步是什麼?都要靠設計師們的細微體察,發現消費者使用上的不順暢,並進一步將它做到好。


從事使用者介面設計,華碩電腦工業設計部創新工程師李易修認為,智慧型手機考驗廠商軟硬體整合的能力。以前設計是照既有流程,從外型設計、機構、軟體一層層進行,但現在不同作業系統和操作方式對設計的影響更深,往往所有流程都在同一時間進行,企業橫向整合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不過,考驗手機品牌的可不只產品開發的整合能力,一個比產品開發更龐大的轉型工程,正在企業內部進行著。蘋果拿掉公司名稱裡的電腦,宣示自己是家生產創新產品的公司,不再局限於電腦領域;諾基亞則購併了手機作業系統市占率第一的Symbian,藉此獲取軟體相關的市場經驗,朝網路公司的定位邁進。


從硬體製造轉型軟體服務



手機業者不再單純只賣硬體,手機裡不斷擴充的軟體和內容,才是他們真正看好的巨大商機。蘋果App Store證明了向使用者收費其實並不難,以往消費者買到新手機只有幾星期的新鮮感,但iPhone的使用者從它去年上市至今仍愛不釋手。3C部落客Jeremy指出,比起商務應用,iPhone的社交功能更大。曾占據付費排行榜第二名的喝啤酒遊戲,原本螢幕上裝滿的啤酒,隨著使用者一飲而盡的手勢逐漸消逝,最後還有一聲飽嗝,簡單卻很有趣,更是朋友間最好的話題。


諾基亞挾著最多使用者的平台優勢,五月上線的Ovi Store,涵蓋了應用程式、手機遊戲與短片等多種影音娛樂內容。去年更以提供照片定位的GPS應用為行銷主軸,讓消費者拍下記錄經緯度的照片,透過實際體驗來感受GPS應用的美好,進而拓展智慧型手機的市占率。


從電腦跨足手機的Google Android平台,看好的則是行動廣告的商機。過去簡訊是最常見的手機廣告,但隨著GPS應用普及,針對使用者提供的在地化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也將蓬勃發展。如果以全球手機的普及率來看,行動廣告會是個比現行網路廣告更可觀的市場。其他業者雖然還看不出布局,但軟體開發商的支援、應用程式的擴充性,都會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因素。


每次市場的劇烈變動,都宣告了新的霸主崛起,也見證些許光榮企業的殞落。蘋果以新人之姿,一舉成功打入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開啟智慧型手機的戰國時代。不管過去是手機大廠、網路龍頭或最具創新力的電腦公司,都面臨一場全新的市場競爭,比賽才剛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氣粉旺的酷酷 的頭像
    人氣粉旺的酷酷

    色絲絲宮的部落格

    人氣粉旺的酷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