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一波工作 生產力決勝點


~~~~~~~~


失業悲觀氣氛中,一股新職場趨勢正在醞釀,科技CEO轉戰傳產,外商董事到宜蘭經營百貨,這群未來工作者以更好的管理、更大的市場、更多的創意,提高自己的生產力。上一波生產力運動,強調自動化機械取代勞工。這一波生產力運動,面貌有何不同?你是決定未來的生產力戰士嗎?

【文/陳一姍】

周末晚間的宜蘭鬧區,去年十一月開幕的東部最大百貨新月廣場,顯得分外燈火通明。佔了三層的誠品書店,紅磚外露的穀倉造型,綠油油森林背景下,或坐或靠,擠滿捧卷而讀的宜蘭人。

集合了晶 華 酒店系統的新絲路酒店、誠品書店、香奈兒化妝品新概念旗艦店、家樂福量販店的新月廣場,雖然開幕才四個月,今年營業額預計上看十九億元,可以達到十五億的損益平衡點。

「這證明,宜蘭人不是外星人, 過 去宜蘭只是沒有地能夠蓋一個友善的、現代化的購物環境,」五十歲,頭髮整齊往後梳,雙眼炯炯的環 華 豐董事執行長田中玉說。環 華 豐是新月廣場的經營者。

選在後山圓夢,田中玉替法商家樂福在台開了三十多家店,成為九位董事中唯一的台灣人。去年,新月廣場替宜蘭創造了一千六百五十個工作機會。

鏡頭轉往香港,二十八歲,富邦第一期儲備幹部,金融市場總處金融行銷部副理曾惟苓,早已是富邦香港獨當一面的尖兵。

在講究論資排輩的富邦集團,升副理要十年,曾惟苓研究所畢業才四年。今年,富邦還要招募十位儲備幹部。

「我還有個案子要去談,」週二中午,台北旅店集團副總經理魏秋富匆忙起身,趕赴下一個改造工程。台北旅店集團 過 去四年半在台北改造五家舊旅館成功,把老旅館變身為文創旅館,成為日本、香港觀光客的最愛。

迄今,台北商旅集團有一五七位員工。未來還要開十個點,再請約三百位員工。

逆勢徵人,在失業率屢創新高的悲觀氣氛中,隱隱然一股新職場趨勢正在醞釀。從政府政策,到個體企業管理,到職場僱用,台灣正在醞釀一股以人為中心的「新生產力運動」。

以人為核心的生產力革命

提高生產力意味著,一樣的投入,創造更多的價值。

年代,前經濟部長孫運璿喊出的生產力運動,用自動化取代勞工。但這一波,當台灣轉型往服務業,這將是一場以人為核心的生產力革命。

因為,「服務業真正的競爭力是人力素質、組織、制度與流程。必須要各階層的工作者都有解讀資訊、解決問題、協調溝通的能力,放大看,這是國民素質的問題,」銜命發展台灣服務業的商業研究院董事長司徒達賢點出。

提升台灣服務業的生產力,已成為總統馬英九團隊的新產業政策主軸。

馬政府上任後的「科技顧問會議」就是一個明確的指標。這個已有二十九年歷史的科技會議, 過 去重點多是高科技產業。但這次的三大議題分別是:文創社會、智慧環境與優質生活的科技運用,除了車載產業,其餘都是服務業。

科顧組另一個重要會議——科技策略會議,這次主題不再是奈米、機器人、RFID等先進科技。關鍵主題反而是,要怎樣用資訊科技幫傳統商圈、傳產、農業、中小企業加值。

連以往推動台灣半導體、電腦、通訊等科技產業的行政院科技顧問組,都開始轉向了。

「我們自省,台灣之前一直是生產立國,現在我們想從內部優質化、生活品質改善做起,不再完全以高科技為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祕書萬其超,解釋政府資源轉向投入「生活者大國」的趨勢。

為什麼現在轉向?鑽研勞工政策的台大國家發展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理由之一是「拋棄式的產業升級策略走到盡頭」。

台灣跟很多新興國家一樣,依循雁型理論,做產業升級,從耶誕燈泡、絲襪、成衣的勞力密集下游,開始投資上游重工業石化、鋼鐵。

之後,轉到高科技組裝,一路升級到建立最上游的關鍵零組件面板、半導體產業,一路都在追逐新明星,拋棄舊產業。

對應到勞工,台灣勞工一直在追逐明星行業、明星工作,但舊產業勞工也一路被產業拋棄。如今,台灣走到了雁頭,必須由「水平升級」轉而「垂直升級」,強調各行各業生產力的提升。「這次金融海嘯,也給了台灣一大教訓,就是產業不能太集中,」參與生技產業規劃的中 華 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分析。並指出,這次馬英九提出的六大產業,從消費市場到行業都有分散性。這六個新興產業中,有一半是服務業。

每個台灣人每月少賺六千元

政府政策轉向的理由之二:台灣服務業生產力低落,拖累經濟成長,問題已九年了,也令人不得不面對。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梁啟源指出,自主計處民國七十年起編制產值生產力調查以來,民國八十七年以前,台灣服務業工作者每小時創造的GDP,成長率多比工業工作者來得高。這段期間,服務業產值生產力複合平均數高達五.五%,高於工業的四.七%。

八十七年之後,情勢逆轉。佔經濟體七成的服務業轉而拖累台灣。民國八十七年至九十六年間,服務業產值生產力成長率只有二.九%,遠低於工業部門的五%。

換算成國民荷包裡的錢,如果 過 去七年服務業的生產力,可以跟工業部門一樣,那麼台灣人的荷包每個月可以多賺六千元。如此一來,前年底,台灣每人GDP就可以逼近一萬九千美元。

台灣生產力的問題何在?

創新不足是服務業最大的問題,」鑽研生產力,現任公平交易委員林欣吾認為。他以技術進步率指標總要素生產力年增率分析指出,民國八十七年以前,台灣服務業每年技術進步率平均二.九%,但之後只有.八%,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

創新,將是這一波新生產力運動的重點。未來工作者將是能在各個崗位執行創新的工作者。「創新工作者不見得要像愛迪生、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而是各個崗位的無名英雄,」全美最大設計顧問公司IDEO總經理湯姆凱利(Tom Kelley)在其所著的暢銷書《決定未來的十種人》中說,呼應了司徒達賢的主張。

三大趨勢尋找生產力戰士

依據凱利的分類,未來人才可以分為學習型、組織型與建造型三大類。

學習型」的人才,能異花授粉,替企業帶入新的文化,走在前端,觀察人類行為。

組織型」的人才,能克服障礙、連結組織內各部門、激發才氣和創造力。

建造型」的人才,則能用各種方式,使顧客深受感動。

近期,台灣職場的幾個重要的人事異動、徵才需求,尋覓的也是這三類人才。

趨勢一 尋找學習型人才:外商、大型企業高階總經理轉戰本土

104
獵才顧問中心副總經理晉麗明說,農曆年後,二、三線高科技廠、傳統產業、本土服務業,趁機挖角一線大廠及外商的趨勢,愈來愈明顯。三月底,台灣最大貿易商特力宣布,挖腳IBM台灣總經理童至祥出任執行長,就是一例。

為什麼放棄顯赫、優渥的工作,轉往新職場?

現仍任家樂福顧問的田中玉,說出這群高階經理人的心態:「我已經五十歲了, 過 去在家樂福一直到處演講,跟同業分享經驗,現在有人願意投資,讓我在最後的時候,把所學、所看的東西實踐出來,所以我毫不猶豫。」

凱利的學習型人才中,有一種稱之為「異花授粉」--將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與觀察,帶入工作創新。

文大海洋系畢業,做 過 船員、空少,在美國開 過 餐廳,三十七歲回台灣的田中玉就是這類的典型。

田中玉說,當年是從管家樂福內湖店停車場的警衛長做起。因為好奇心重、勇於任事,在家樂福在台灣還沒有中央集權的時代,他從東西上架、店長、雜貨採購的第一線歷練起,十三年,晉升到執行董事,替家樂福開了三十多家店。完整的歷練,讓他對零售最注重的細節、眉眉角角很清楚。

在規劃宜蘭新月廣場時,田中玉一開始就清楚認知:「不能以租金為導向,必須以顧客為導向」。所以,寧可先用低底租,抽成的方式,來吸引大品牌(如:誠品、香奈爾化妝品旗艦店)。在賣場建築規劃時,他也把客戶忠誠度資料庫的電路管線拉好。「在宜蘭,可以讓我做很多台北不能做的夢,」田中玉說。

趨勢二 尋找組織型人才:企業力拚儲備幹部,加強組織腰力

儲訓幹部是急凍的求職市場上,少數沒有停止的徵才需求。

一年兩次,已經進入第七屆的阿瘦儲備幹部,今年還要五十人。富邦金控今年也要十位儲備幹部。

「台灣服務業的最大弱點,就是缺乏中階管理,很多企業已注意到這個弱點,」司徒達賢在四一六期《天下》專欄〈組織的腰力〉中觀察。

為了有計劃地用儲訓幹部來補足中階管理的空窗,阿瘦皮鞋今年參與商研所研究。阿瘦營業企劃課的柴宏德,交通大學工業管理系畢業後,在阿瘦的門市賣了三個月皮鞋之後,被調任到營企部門,負責研發各類表單,協助門市管理。

「在這裡成長最多的是做專案,」清大外文系畢業,現在負責阿瘦子品牌Beso的黃韻如說。阿瘦有計劃地,將公司未來大的策略專案,交由儲訓幹部做幕僚。譬如:今年的六大專案,就包括:大陸、澳洲市場、運動休閒市場:「每次看到副總經理坐在後面,很認真地聽我報告,就覺得有前途。」

富邦儲訓幹部裡,第一位外派的曾惟苓,也一路承擔「開創性」的任務。

四年前進富邦,曾惟苓分配到的金融行銷部是個新部門。她對要怎麼做生意?怎麼跟公司其他部門配合?根本沒有規則可循。曾惟苓的教練是部門協理,先帶著她開發新竹以北的中小企業,之後又跑大陸,靠著做存放款等較傳統業務的企業金融部搭橋,創造了一種跨部門合作模式,把這個部門的業務打起來。「我算是衝鋒陷陣型的,」她說,去年被派到富邦香港分公司,今年開始,她的業務範圍要再擴大到廈門、上海。

趨勢三 尋找建造型人才:整合型服務業崛起,渴求帶來新經驗

除了既有的服務業,這一波不景氣中,許多新興服務業也仍持續招募跨領域,能夠創造新客戶經驗的人才。譬如:智慧型住宅規劃者。

在內湖科學園區,研 華 科技廠後方不起眼的大樓裡,遵宇科技副總經理臧家梁,按下牆上一個白色情境控制盒。照明、空調、瓦斯開關等瞬間設定完成外,切另一個畫面,是訪客的影音留言;再切換,是社區公共空間的監控畫面。

營收約五千萬的遵宇,十分低調神祕,是台灣目前唯一認證,有能力從智慧化住宅做到智慧化社區的系統整合商。

遵宇的作品,包括豪宅始組敦化北路上的「潤泰敦仁」、前總統陳水扁居住的「寶萊花園廣場」。即使房地產如此不景氣,遵宇二十多位員工每天仍穿梭在工地與建商之間,忙得不可開交。「要做這行,必須把自己變成IT型工匠,」五十三歲,一頭灰髮的臧家梁說。

所謂「IT型的工匠」,是既懂科技通訊,又懂建築結構的工匠,也才有辦法把複雜的光纖、水電、保全、大樓物業管理等系統,全部放進一個小盒子裡。以臧家梁為例,他學的是造船,畢業後做 過 網路科技、建築,最後落腳到這個集大成的住宅系統整合業。為了了解刁鑽豪宅客戶的需求,遵宇二十多位員工,常常是在樣品屋銷售現場觀察,或者與建商一起去拜訪客戶,必須創新客戶的建築體驗。


 


天下雜誌電子報 2009/04/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氣粉旺的酷酷 的頭像
    人氣粉旺的酷酷

    色絲絲宮的部落格

    人氣粉旺的酷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