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購物各項配套體系漸趨成熟,加上網路購物的跨時空、便捷性、全天候服務等優點,去(2008)年1到6月中國大陸網路購物市場交易金額達人民幣531億5,000萬元。而目前中國大陸網路購物龍頭企業,還在持續快速發展,預期網路交易市場仍有大幅發展空間。
中國大陸網路購物市場發展迅速,主要因為傳統通路物價上漲,網路購物以價格及便捷等優勢,得到越來越多中國大陸網路消費者的認可。去年上半年,中國大陸網路購物市場頻繁的投融資行為,以及百度等新進業者加入,都顯示各方看好中國大陸網路購物市場的前景。
網路購物通路 漸受企業重視
中國大陸網路購物交易額占中國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持續上升。去年第二季,中國大陸網路購物市場規模達294億1,000萬元人民幣,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已經突破1%,達到1.15%,網路購物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例也逐步提高。
目前,中國大陸網路購物已經進入了快速成長期,網路購物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傳統零售市場之外日益熱門的銷售管道之一,網路作為企業零售通路的重要性,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同。
去年底,中國大陸的網路購物用戶人數已經增至7,400萬人,年成長率達到60.9%。與網路購物密切相關的網路付款發展也十分迅速,目前的網路使用人數已有5,200萬人,年成長率達到57.6%,有助於推動網路購物的發展。另外,利用網路出售物品的網路使用人數也已經高達1,100萬人,透過網路預訂旅遊票券的人數更有1,700萬人。至於上網購物族群,高級知識分子所占比重較大,其中,大學生和辦公室職員居多,分別占38.8%和29.4%。
C2C交易穩定 B2C市場升溫
網路購物是借助網路實現商品或服務從商家 賣家轉移到消費者的過程。在整個商品交易過程中所包括的資金流、物流和資訊流,其中只要任何一個環節與網路相關,都可稱為網路購物。一般來說,網路購物大部分是指C2C(Customer to Customer;消費者對消費者)和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對消費者)。
去年上半年,中國大陸C2C交易規模達498億4,000萬元,從季成長來看,C2C市場趨於穩定,維持在20%左右的季成長幅度。事實上,C2C占整個中國大陸網購市場比重達到93.8%,居絕對領先優勢。特別是隨著網路購物逐漸蔓延至二、三線城市,C2C憑藉其豐富的產品和低廉的價格,吸引了更多用戶的使用和關注,將持續穩定地成長。
而B2C市場的強勢成長,則為中國大陸網購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藉由淘寶網B2C平台的推出,以及資本市場對B2C的青睞等,中國大陸B2C網購規模僅在去年上半年就達到33億1,000萬元,比2007年上半年成長74.2%。此外,由於中國大陸網路購物政策不斷加強監管,以規範網路購物市場,大量不合格的C2C賣家將退出市場,而B2C以其商家信譽和品質保證的優勢,就會成為當然的受益者。
隨著B2C市場潛力的釋放,中小型垂直B2C迅速崛起,為此提供相關服務的衍生商業型態也逐步形成,如網店及進銷存SAAS軟體服務、第三方物流服務、比較購物服務以及垂直購物搜索服務等。
上海網購最熱 二線城市跟進
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仍是中國大陸網路購物的重點城市,位居網路購物規模前3大。一線城市網路購物起步早、物流支付等配套設施相對較好、且網路使用者率高,因此成為網路購物的中心。去年上半年,上海的網路購物率最高,已達到45.2%;北京、廣州次之,分別為38.9%和31.9%。上述3個城市的網路購物者已經達788萬人,占全中國大陸網路購物網路使用者數量的17%,其中,上海的網路購物人數達375萬人,居3大城市之首。去年上半年,上海每人平均網路購物消費金額也居全中國大陸之首,為1,107元。
同時,中國大陸二線城市的網路購物規模迅速上升,福建、四川、遼寧、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地區的C2C網路購物交易量大幅提升,網路購物也逐漸進入更多的城市。
服裝鞋帽商品 穩居銷售寶座
自2007 年開始,服裝鞋帽類商品已超過手機、筆記本等數位類商品,成為網路購物交易量最大的商品。去年上半年,服飾類商品仍然穩居第一,成為網路購物第一大類商品。
北京奧運會從去年6月1日開始實行的奧運禁運令,對網路購物個別商品的影響較大。根據禁運規定,手機等裝置鋰電池的商品,具有磁性或帶有腐蝕性的商品、以及液體類和粉末類的商品等都受禁運限制,包括化妝品、小家電和刀具等商品均在禁運之列,因此導致化妝品類和小家電的銷量排名都出現暫時性的大幅下滑。
目前網路上極受關注的商品主要有流行產品、朋友經常談論的產品、剛上市新產品、知名品牌產品和平價大眾產品。從網路購物的主要商品來看,網路購物日益貼近網路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生活消費品都可以在網上買到。從去年上半年淘寶網的商品交易品類排名來看,家居日用類商品銷量上半年攀升至第3名,僅次於服飾和手機,緊隨在後的是個人電腦及配件、筆記型電腦。隨著實體經濟物價上漲,網路購物成本優勢漸顯,也吸引了更多普通消費者的眼光。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