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綠能財從中、美兩國著手
繼京都議定書後,哥本哈根會議成為新減碳標準制定的一盞明燈。今年,中美兩大碳排放國積極參與,除了宣示為全球抗暖化盡一分心力,其實看好的是低碳經濟背後上兆美元的龐大商機。不光是政府,企業與投資者也紛紛卡位搶進投資商機。
十二月七日至十八日在丹麥首都舉辦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遷高峰會議,因為有了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總理溫家寶兩位要角親自參與而備受矚目,尤其在中、美首度為降低碳排放量做出具體承諾後,不僅帶動綠能產業與低碳經濟概念股大漲,也讓市場對哥本哈根會議的結果寄予厚望。
市場認為,一旦會員國達成共識,簽訂「減碳標準」與「碳權交易」相關細節,未來數兆美元的減碳商機可望一觸即發,使得現在擁有碳權的企業可以大發利市,但對有大量排碳需求卻無碳權的原物料廠,反而將因成本大幅提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的確,隨著「京都議定書」即將在二○一二年失效,聯合國必須制定新減碳標準的前提下,本次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遷高峰會顯得格外重要。此外,身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先前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加上目前碳排放量最大的中國,也都破天荒地積極參與這一次的會議。
中、美「減碳」背後的利益
為了展現減碳的誠意,早在十一月底,中、美兩國就已不約而同地具體量化減碳目標。歐巴馬承諾美國年度碳排放量在二○二○年底將較○五年減少一七%;中國也承諾在二○二○年,每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將較○五年減少四○%至四五%,比歐盟預計減排二○%~三○%的標準還要高。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中、美兩國對「減碳」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尤其是中國的態度更為積極?答案就是:為了爭取碳排放交易的訂價主導權。
其實,減少碳排放不只是全球環保的趨勢,背後更隱藏著龐大的經濟成長利益。
根據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碳排放交易量將在二○一二年達到一千四百億歐元的規模,超越石油成為第一大的交易市場。面對如此龐大的商機與潛在利益,中國當然想要搶占主導權,讓經濟成長率更上一層樓。
低碳經濟題材將持續延燒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指出,要達到對抗全球暖化的目標,在二○三○年以前的能源投資,大概還須追加十.五兆美元的成本才夠,例如添購環保節能車輛、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設備。如今,兩大強權在哥本哈根會議當中爭奪主導地位的態度明確,這龐大的商機也就不再是「沒有大人玩」的遊戲,相反的,是變得更加具體而值得期待。
「也就是說,氣候變遷中將造成數兆美元的成本與商機,已是不爭的事實!」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經理人洪華珍指出,「哥本哈根高峰會後,綠能與節能產業商機將持續延燒。」她強調,低碳經濟的題材,除了原來的替代性能源與碳交易以外,還包括核能運輸與節能科技等產業。
如何搭上低碳經濟熱潮?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調查報告指出,減碳效應最大的產業為節能,約占五成,其次為核能與碳儲存占三○%,以及再生能源的二○%。據此,投資人該如何搭上這波低碳經濟投資熱潮?...(
|
留言列表